“金三银四”跳槽狂欢节,“新兴职业”依旧没什么戏。前段时间出现的酒店试睡员、化妆品试用员、团购砍价师等时髦职业,一度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热门,但很快被“口水”淹没;而一部分上了点“年纪”的“公共营养师”、“糖果工艺师”、“创业咨询师”等“新职业”,在出现了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很“新”,乏人问津;还有一些新兴职业,好像永远只是个名字……
专家视角
新职业培训令人担忧
先实践 谨慎入行
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告诉记者,当前,不少新兴职业都被培训机构所“利用”。很多培训机构以新职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为招生理由,但实际自身对新职业也不甚了解。在充满诱惑的职业描述背后,其实是大告不妙的就业市场。比如2004年第四季度发布的“动画绘制员”,很多人激动未来数年动画产业的可能的巨大产值,于是报名、就读动漫产业,投资不小,但是实际毕业后发现,适合的就业机会并不多。
还有人力资源专家指出,目前,60%-70%“新职业”的就业前景表现平庸。客观地说,大部分新职业的前景是美好的,但配套的培养方式没跟上,就直接导致了“有市场无人才”。求职者入行前应看到新兴职业带来的风险与隐忧。
如果你钟情于某新职业,希望有所发展,特别是大学生,在入读相关专业时,必须早些启动去市场中实习、实践。因为“新职业”是市场直接催生的。以动漫设计为例,较早启动实习计划,才能知晓当下企业采用的软件类型、推崇的主流元素和概念,这样的人才学成后就业前景才比较可观。
“新职业”各有各命
1.原来就有现在有了新名字
比如人保部2004年发布的“锁具修理工”,2005年发布的“玩具设计师”,2006年发布的“保关员”,还有诸如“游泳救生员”和“驾驶教练员”等。这些发布的新职位,其实在企业中早就有类似岗位,只是名称各有不同。新职位的发布统一了岗位名称。比如2006年第三季度发布的“品牌管理师”,就相当于原来企业中的“品牌经理”。
2.职位太超前
市场需求很少
曾经很时尚的如“公共营养师”、“糖果工艺师”和“创业咨询师”等新职业,至今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,实际的技能适用范围很小。
而诸如“企业文化师”、“客户服务管理师”等,在企业中根本没有相适应的职位。那些参加过所谓的职业培训的求职者事后发现,很难找到工作机会。
3.需求量大
技术含量低薪酬低
据统计,122个新职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200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“呼叫服务员”,即现在非常普遍的callcenter 的客服人员。国内某知名招聘网站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,在该招聘网上,仅呼叫中心客服人员需求就有18235个职位。但是,客服岗位一般只需要数周的岗前培训,月薪2000元以下,不受年轻人的青睐,离职率一直保持40%以上。
另外一个新职业“房地产经纪人”也面临同样的尴尬状况:薪酬低、人员缺口一直很大,这与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低下有关。
4.技能要求高
人才难觅
在122个新职业中,一批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如“珠宝设计师”、“景观设计师”、“会展设计师”等,经常处于有市场无人才的境地,这不得不归因于人才培养前的滞后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这些职业既需要较密集的专业知识,又需要有较丰厚的行业经验。比如在珠江三角洲,珠宝设计人才相当紧缺。很多珠宝行业经过前几年为外资企业加工,才逐步发展为自创品牌经营。
珠宝设计师在全国平均月薪在6000-8000元/月左右,而独立珠宝设计师待遇比较高,没有上限。一个珠宝方面的技术人才,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培养和实践才能初步达标,但是目前可选的人才多数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。而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,尽管长期学习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,但在实际运用上,其设计能力还是不能让人满意。
编辑:铜仁智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人才网